导入数据...
 
“教育科学前沿论坛”第43期——华东师范大学高德胜教授讲“表现的学校与教育的危机”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8年6月30日
  查看:1657
  来源:

2018年6月27日上午9:00-11:30,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高德胜教授应邀在我校第七教学楼A区6楼会议室开展了主题为“表现的学校与教育的危机”的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由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郑富兴教授主持,教育科学学院的硕、博士研究生,刘远碧、李戬、李攀、李涯、刘争先、马春艳、谢钰涵等老师、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周菲老师、四川文化教育高等研究院乔士艳老师等参加了此次讲座。

高德胜教授首先从表现的含义和特点出发,指出“表现”是教育领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是实实在在的教育常用语,同时指出表现的含义具有他人可见性、他人相关性、以及表演性。接着,高教授从哲学层面指出表现与人的存在的关系,并分析了表现的限制与代价,即表现虽然是人的存在方式,但不是人唯一的存在方式;公共空间中每个人都希望表现出他们自己最好的一面,但是让儿童过早地处于公共生活之中,则容易引起竞争,总结来看,表现的代价有以下几点:以他人为标准,丧失自主性;为了别的目的去做事,为了得到他人的承认去表现自我,丧失热爱;易丧失道德;过分强调外在化和表现化的一面,易忽视不可见的精神世界。因此,高教授指出在表现的情境下,教育容易出现丧失自主性的危机、求真求善失落的危机、教育外在化的危机,以及热爱迷失的危机等等。讲座最后,高教授提出了解决表现危机的思路:学校要有意识地坚守道德高地;国家不可仅关注学校的即时表现,还要强调教育自主所带来的国民素养、创新性和精神力的提升;教育要摆脱表现的支配并提升自己的专业性;重新思考学校的原型。

在讨论交流环节,与会师生积极发表个人观点并提出相关问题,高德胜教授都一一进行了回应和解答。讲座最后,郑富兴教授对本次学术报告进行了总结和点评,他首先高度肯定了高德胜教授对表现这一问题的认识视角和分析思路,其次指出我们做研究应该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去概括自己的理解,不断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同时研究应该基于自己对学术的热爱,并且研究结果一定要指向社会实践,最后郑老师指出,我们应培养自己对教育和生活要有反思批判能力,要做一个有思考力的人。


1.png


2.png

                                                                                                撰稿、摄影:石颖慧



主讲人简介:

    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教育部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执行主编。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德育论学术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德育学科组成员。以德育学和教育基本理论为研究方向,先后在《教育研究》、《新华文摘》、The Journal of Moral Education(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是2016年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来源作者。出版《生活德育论》、《道德教育的时代遭遇》等有广泛学术影响的专著6部。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省部级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二)、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及多项省级哲社优秀成果奖。所指导的博士生获得2014年度和2016年度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