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弘扬大学文化 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1年10月8日
  查看:981
  来源:求是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高校普遍开展了人文素质教育,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人文素质教育,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殷切期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高校进一步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我们既不能狭隘地把人文素质教育理解为开设音乐、美术等课程,也不能简单地把它与舞蹈、绘画等专业技能教育等同起来。人文素质教育是人格修养、道德品质、文化知识、诚信责任、法律和公民意识诸方面教育的整合体。人文素质教育有助于涵育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形成合理优化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养成高尚的情操和完整的人格,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人文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渐进性特征。先人给我们留下的教育遗产之一,就是高度重视人文素质教育。充盈着强烈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强调人文素质教育的阶段性、渐进性,是我国古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儒家经典《大学》中有这样一段话:“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说明,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古代教育的核心内容,其主要是诚意、正心和修身,而且“诚、正、修”是循序渐进的,只有通过“诚、正、修”,才能实现“齐、治、平”。这段论述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以修身立德为根本,建立一个适应不同年龄段的教育体系。

  二、大学文化与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推进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更好地发挥大学文化的作用。大学文化是一所大学在传承、整理和创新知识的过程中,所创造并能体现自身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的文化。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旗帜。大学文化所散发的理性光辉,必然深刻影响着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向;大学文化中所沉淀的人文底蕴,自然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厚土壤。大学文化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可以从三方面考察。

  第一,大学文化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的完善。每所大学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不仅彰显着大学人所认同的价值理念,更积淀着学校一脉相承的人文传统,具有行为导向、价值规范、凝聚人心和氛围感染的重要作用。大学文化可外化为不同的教育理念,引导每所大学形成自己的人文素质教育特色和风格。比如,具有115年办学历史的四川大学传承自身独特的文化传统,把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努力使每个学生多一份人文气质、多一些人文修养,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第二,大学文化丰富了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仅靠简单的文化知识传授,无法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还必须以具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引导学生去亲身体验和感悟。四川大学将学校质朴厚重的文化传统融入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开设了“四川大学校史文化”等人文素质教育公共选修课;以丰富的人文教育课外活动陶冶学生,以川大英烈先贤故居为主体,与地方共建人文素质教育基地近200个;建立了由校史展览馆、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美术馆和历史文化长廊组成的“四馆一廊”,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

  第三,大学文化更好地营造了人文素质教育的环境氛围。作为大学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具体表征,优良的学风、校风,既为学校开展育人工作提供了良好氛围,更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四川大学形成了以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和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为核心的川大精神。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功利心态,学校充分发掘文化传统,注重大学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营造“厚德博学、虚心从善”的育人情怀和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氛围,尽力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优良环境。

  三、弘扬大学文化、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四个结合”

  人文精神是大学不可或缺的灵魂,大学生须臾离不开大学文化的熏陶和浸润。大学要在时代变迁中坚守住自己的文化价值,大学生要能够拥有人文底蕴、人文境界,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传承弘扬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第一,坚持把人文素质教育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当下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的情况下,培养他们对家庭、对学校、对党和国家的感恩意识,对他人的诚信意识,对社会和民族的责任意识,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国家高科技的暂时落后并不可怕,如果不能培养出具有强烈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一代,这才是教育的最大失败。因此,高校应坚持把培养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真正使每个学生既学会关心自己,更学会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尤其要关注民族的兴衰、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

  第二,坚持把人文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熏陶的情况。我们应通过努力实现艺术家与科学家的汇聚交流,以人文艺术的训练、文化素养的积淀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艺术想象力与科学创造力的完美融合,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高度统一。

  第三,坚持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知识传授紧密结合起来。发掘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天赋,培养他们自由全面发展的潜质和能力,是教育的本质和核心要求。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在巩固知识积累、创新能力培育、国际视野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品德与人格教育、诚信与责任教育、爱心与感恩教育,使他们真正有知识、有责任、有胸怀、有境界。

  第四,坚持把人文素质教育与坚守精神家园紧密结合起来。大学是社会的精神灯塔。社会可能会滋长浮躁情绪,但教育不能浮躁,教育工作者不能浮躁;社会可能会滋长狭隘功利之心,但大学不能狭隘功利,大学培养的学生不能狭隘功利。因此,高校要大力营造彰显学术尊严、纯洁学术行为、弘扬学术正气的文化氛围,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大学精神家园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作者:谢和平 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