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丹巴实习日记
时间:2011-06-30 12:47:25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查看:3400

516   星期一  

小学生文化

孩子们喜欢乱编歌谣,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

和孩子们玩时,不知道什么东西触动了他们的记忆。拉吉就用“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到山顶我想唱歌”的旋律唱了起来:“太阳出来我爬电杆,爬到杆顶我摸电线,一摸摸到了高压电,把我送进了阎王殿。阎王让我买包烟,我说今天没得钱。阎王看我不顺眼,一脚把我踢上天。我在天上当神仙,白吃白喝不给钱。玉帝要我做妖怪,我说今天没有空。玉帝看我不顺眼,一脚把我踢下天。”

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又冒些经典的东西出来。拭耳以待中……

 

517   星期二  

我们学手语

早在很久以前,宛校长就让我们教孩子们《感恩的心》和《一千零一个愿望》的手语。直到今天,我才将这项任务付诸行动。

孩子们会《感恩的心》,不会《一千零一个愿望》。我也不会《一千零一个愿望》,就请了两个四年级的妹妹来教我们班孩子。我站在更登科的旁边,和孩子们一起学。一旦有比较难的动作,我就问清楚了,再分解开来,教给孩子们。孩子们也学得可以,半小时下来也算有模有样,孩子们跟着做的效果还好。

学新的手语,孩子们很兴奋,我也很高兴。

518   星期三  

尼玛泽郎

第一节课下课,孩子们在教室后面玩。尼玛泽郎一不小心,手就撞到铁桌子上了,手背上划了一个口。我知道的时候,他已经在压迫止血了。我晕血,不敢去看他的伤口,叫他去医院,他说没事。我们班男孩子特别多,经常有个抓伤挠伤的,即使破皮流血,都可以自然止血。我看他已经采取了比较好的止血措施,加上马上就要上课了,就让他先上课,如果止不住血,下课就去医院。

下课之后,我硬着头皮把他压迫伤口的卫生纸拿开。好大一个伤口!过了一会儿,血流出来了,我说必须去卫生院,还要消一下毒,他才和我一起去了。

医生邓姐姐给他消毒时,血跟着消毒水一起流下来,看得我胆战心惊。然后,邓姐姐在他的伤口上放了些黄色粉末,止血。因为血在往伤口外流,止血粉好像沾不到伤口,作用似乎不大,包上纱布之后,不一会儿纱布上就有血了。邓姐姐把纱布拆了,又往伤口上抹了很多止血粉,还是止不住,压迫止血也不行,只有打针了。所幸最后血止住了。

邓姐姐说伤口太深了,可能伤到了血管。我问尼玛泽郎痛不痛,他都说不痛。邓姐姐说可能已经没有知觉了。我听得一阵心痛,也无比愧疚。所幸第二节课时,他一直压着伤口,那时并没流太多血,不然我要愧疚死。

打针的时候,我一脸痛苦,他却说不痛,一脸淡定,仿佛打针的是我不是他。尼玛泽郎这个大男孩子表现出来的镇定和沉稳,超出了我对小学生的判断。

我叫尼玛泽郎暂时不要做笔记,做作业。中午,我给他端水去,让他吃药。其他孩子看到我,就打“小报告”:尼玛泽郎一脸高兴地给他们说不用写作业了,还用红领巾把手吊起来。我看到尼玛泽郎时,两条细细的红领巾把他的右手紧紧地绑在脖子下面,伤员一样。我心里暗笑:唉,还是小孩子!

519   星期四  

只可意会

昨天孩子们的家庭作业是做23课的练习册。我没做,也没来得及改,就给他们评讲。

讲到“选词填空”时,“居然”和“竟然”我在那里绕了半天,只知道都是“预料之外”是意思,但是词语的区分愣是没讲清楚。“偶然”是很容易区分出来,也容易选对的,但是我不能对它的词义进行详细、明了的讲解。最不可思议的是,我竟然不知道“巧舌如簧”的具体意思。

以前也有过一两次临时上阵的经验,而且也能够讲明白。但是这次的词语辨析比较多,情况就太不在控制范围了。这些词语、成语的意思我也都能够“意会”,但是不查字典,不一一对应弄明白它们的意思的话,就不能准确“言传”。

今天的问题出大了,我也算长了教训:不管多小的知识点,都要好好准备,不能只是意会,否则在课堂上就很难“言传”。

 

520   星期五   阴转雨

语文中的不确定

今天上新课《金钱的魅力》。第二节课下课,文祥给我说,课文的自然段标错了。我知道文祥说的是“冒号后面另提一段,要归在一个自然段里面”。这也是我以前教给他们的特殊自然段划分法。但是今天,我把冒号那段和冒号后面另提一行空两格的说话内容分成了两个自然段。

参考《字词句段篇章》,在这一课里,它分的是两个自然段。但是在第七课《祖父的园子》中,它把冒号结尾的段和表示说话内容的下一段分成了一个自然段。记得读小学时,我们老师说过,这个是要分成一个自然段,而不是两个。但是现在,我不能确定了。问其他老师,他们也不能确定。上网查,也是看法不一,都让人不怎么信服。最后看到一个帖子上写的“查李景隆主编的《基础写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2月第一版)一书p135
      
‘自然段,是行文中按照表达层次、自然划分出来的一个个在形式上独立的段。自然段要表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要有换行降格的标志。
      
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每个自然段都要有换行降格的标志,但不能说有换行降格标志的都是一个自然段。在文章写作中有一些分行是属于特殊分行,我们不能把它看作分段。如强调分行、口号分行、称呼分行、对话分行、诗歌分行、戏剧对话分行等等,这些分行在形式上都是换行降格另起的,但从内容上来看,它不是分段。分段的意思要完整。这样的分行,有的只是一个句子,有的甚至连句子都不是。它只是起一个在视觉上加以强调的作用。’”我认为这个比较有说服性。其他老师看了,也觉得这个比较好。

语文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这时,就只有靠“约定俗成”来规范。印象最深的就是“空穴来风”。初中老师说,这个成语是“有根据”的意思。查词典,也是“有根据”的意思。但是,在各大报纸和书籍刊物在用这个成语时,都取的是“没有根据”的意思。记得老师把这个成语的来源、意思和意义根据讲的一清二楚,并一再叮嘱我们:它指的是“事物的起源和发展是有根据的。”但是,没过多久,老师又告诉我们,由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现在大家都把它用作“无根据”,那我们就把它理解成“无根据”的意思。直到现在,我都不敢用“空穴来风”这个成语,因为我不能断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老师还给我们说了“晒太阳”和“打扫卫生”从意思分析的角度来看,是不对的,但是大家都在用,这就是语言的“约定俗成”。

给孩子们讲成语时,我上网查资料。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以前我只知道有四字成语和八字成语,但是网络告诉我:成语一直从三字延伸至十二字。除了四字和八字成语外,其他字数的成语都让我产生了或多或少的疑问,尤其是三字成语。像“东道主”“忘年交”“眼中钉”“杀手锏”这些还好,内容确定,大家都明白,而且常用。但是像“二百五”“狗腿子”“二流子”这些,虽然也是形式固定,表达固定的意思,人们也都明白其意义,符合成语的定义,但是从内容上来说,就难登大雅之堂了。杨阿姨和格西哥哥认为:这些词语是民间俗语,不是成语。但我认为:就成语的定义来看,它们是成语。但是如此算来,成语的范围就比很多人原本的认识大大地扩大了。

在不确定的前提下,成语的误用就不奇怪了。最常见的就是“不温不火”“炙手可热”“美轮美奂”和“珠圆玉润”的误用。想想,还有我知识范围以外的成语以及熟语的误用,还有自己对语言的理解不当和误用。真不知道是说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还是说我们在语言面前的无能为力。

文祥真是个好孩子!不知道有多少孩子发现这个问题,但是提出问题的只有他一个。“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对他们来说,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一件事。出了问题,被文祥难倒,还真是一件令我异常开心的事。

 

521   星期六  

上当的孩子们

讲完24课的练习册,我看还剩三分钟,就打算给孩子讲个整蛊小笑话。

孩子们都给我一张兴致勃勃的脸。我也不让他们急,说:“有一个人,家里很有钱。他出门旅游了一个星期,回家之后,看见客厅里有一大堆牛粪。如果你是这个有钱人,你会有什么反应? 1.大吃一惊    2.赶紧报警   3.装着没事。”

孩子们都不回答我。我只有另想办法:“这样吧,选‘大吃一惊’的同学举手。”零零星星几只小手举了起来。“选‘2.赶紧报警’的同学举手。”这一次举手的人稍多了些。“最后选‘3.装着没事’的同学举手。”大部分的同学举起了手。

我说:“好,最后让我没来看看是怎么回事。”我一边说“大吃”一边在黑板上写“一斤”,说“赶紧”写“抱紧”。最后我一边拿起粉笔盒,往口袋里装,一边说:“假设这是牛粪,我把它‘装着’,‘没事、没事’。”同学们都笑了,善意的笑。

最后,我说:“耳朵听到的不一定就是真的,看看这些同音词,看看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说得有点不是时候,估计孩子们也没听进去,我猜他们大概还沉浸在被整蛊“乐趣”中吧。

 

523   星期一  

不按常理出牌

早上一二节,我给孩子们讲第七单元的复习。说到描写人物形象时,我说了“形象”的意思,就用我自己来举例子,让孩子们说说我的形象。文祥说我“严肃”。我冤枉啊!我一天对他们笑得脸都烂了,哪里严肃了?不过,他们不听话时,我确实要骂他们。朱丹婷妹妹更夸张,说我“放纵”,我目瞪口呆,完全吓到了。我猜她是要说我“大方”,然后我告诉他们“放纵”是“不加约束、不守规矩、没有礼貌”的意思。全班哄堂大笑,我也差点笑得背过气去。

讲完人物形象,又说人物故事。给他们提供了一些选项,比如周恩来、黄继光、雷锋等。我刚说完,有的孩子(还不是个别人)就在下面“王二小”“董存瑞”了。我问他们:“你们知道黄继光吗?”他们倒也整齐:“知道!”我又问:“那堵机枪口的是谁?”孩子们犯难了,有几个孩子想了一下,迫不及待地“抢答”:“董存瑞!”我没忍住,笑出了声:“堵机枪口的是董存瑞?董存瑞是炸碉堡的。”宝贝灵机一闪,说:“邱少云!”我笑不成声了,说:“被火烧的才是邱少云。”终于有的孩子反应过来了,说:“是黄继光。”然后孩子们都恍然大悟、纷纷响应。这些宝贝真是太扯了!

中午,我去看他们写的作文。他们刚开始吃饭。我要看文祥的作文,就走到他的位置旁边。看到我来了,丹巴拥中就拉着我说:“老师,给你说嘛:拥中格西废话多,拉吉肥肉多!”完全没料到他会冒出这么句来,我笑着笑着,没站稳,就蹲桌子下去了。

降初格西和扎西在打架玩。降初格西被按在地上,看我坐在那里,就大叫:“老师,救命啊!”我看着他们笑,也没制止。小甲兵跑过来说:“老师,他不行了,要急救,人工呼吸。”孩子们都笑了。我知道他们明白,就装傻,一脸疑惑的望着宝贝:“人工呼吸是什么?”宝贝问:“你不知道?”我努力憋住笑:“不知道,那是什么?”孩子们不好意思直接给我解释,但还是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地“教育”我:“补充氧气”“让他活过来”“帮他呼吸”……我还是一脸迷茫地望着他们:“还是不懂,没说清楚。”这时,小甲兵就把他的两只小手当比作两张嘴,给我比划,还说:“就这个样子。”我继续装疯卖傻,憋笑、摇头。小家伙们还在试图“委婉”地教育我时,一直坐在旁边的默默无闻的文祥终于忍无可忍了:“就是嘴对嘴!”我终于名正言顺地大笑起来:“早说嘛,不是很容易就说清楚了吗?”好家伙,差点把我憋出内伤。

下午,我去看孩子们扫地。拉吉兴冲冲的跑过来,对我说:“老师,‘牛在天上飞,你在地上吹’。”我正纳闷什么时候我又给他们神吹了,拉吉又补一句,“说的是‘吹牛大王’拥中格西。”我就看着宝贝,一个劲笑。可以确定,这句话是今天中午以后才开始传的,因为我听见扫地的孩子都在此起彼伏地念叨“你在地上吹,牛在天上飞”,要不就是“你在地上走,牛在天上飞”。仿佛背诗一样,一脸陶醉。

这些孩子太好玩了,总会给我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524   星期二  

不敢想象之事实

昨晚上下了一点雨,气温有点下降。

早上穿一双凉鞋出去,回寝室时,冷得直哆嗦。赶快把鞋子换了,我一边叫“好冷”,一边把火炉打开,烤火。烤着火我就觉得暖和了,心里还在想:成都都不知热成什么样子了,早就该穿裙子、扇风扇了吧,我还在这里穿着羽绒服烤火,有趣!

陈叔叔来了,一看我拿双手在火炉上烤得高兴,吓了一跳,说:“都六月份了,还穿着羽绒服烤火?太夸张了吧?”我也这样觉得,但是没办法,确实冷到了。

在这里,早晚至少要穿两件衣服,偶尔还穿得多厚晒太阳,暖洋洋的。这种情况在成都和内江就太不敢想象了。

525   星期三  

我像妈妈

第七单元习作要求写一个有特点的人。小甲兵给我整了个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完了还说我“像妈妈一样”,着实把我感动了一把。

仔细回想一下,缝裤子、补书包、端洗脚水、讲睡前故事,确实有点像妈妈。不过,在仔细想想,被一个十一岁的孩子认为像妈妈,我还真不知道是该开心还是该伤心。

526   星期四   晴转雨

小孩子喜欢吃的零食

放学之后,我看见我们班几个男孩子在小操场上扎堆,就走过去和他们一起玩。

看丁建凯拿个冰冻的果冻,我就说:“我要吃!”他竟然毫不犹豫就把果冻拿到我面前。我不喜欢吃冰,原本是和他开玩笑的,看他认真我倒不好意思了,却说:“我不喜欢吃这个。”他又提个建议:“那吃不吃巧克力?”我马上说:“吃!”他拿了一个巧克力裹脆饼的装在小圆盒子里的零食给我。我一看那东西就是小孩子吃的,挺好吃的。

不一会儿,我就回寝室了。后来我又出去和他们玩,丁建凯又给了我几个“巧克力”。我吃完了,拉吉又给我。我看到杨阿姨,就问她吃不吃。杨阿姨说:“你怎么喜欢吃小孩子吃的零食?”我自己都笑了,说:“还我就是喜欢吃小孩子吃的零食。”

说来也奇怪,我自己很少想买零食吃,但是看见孩子们吃零食,我就想去“抢”他们的吃。小天使最可爱了,一看到我就把自己的零食拿出来给我吃。我问是什么东西,她就说是“辣的”。我听了就笑,还不忘拿一根“辣的”往嘴里放。

孩子们吃的都是垃圾食品,但是和他们“分享”他们的垃圾食品还挺开心的。

 

527   星期五  

小龙和孩子们

早上,我正在上第一节课,小龙来了。小龙坐在后面听课,孩子们很高兴。

下课了,小龙问我,为什么不管我问什么问题,我们班的孩子都能回答。我倒没意识到这个问题。想想也是,在我讲第三自然段时,他们在第四自然段找到了本质上的答案。我没料到,但他们是对的,我就只有改变计划,先讲四段再绕回去讲三段。其他地方,他们也能够积极反应,课堂效果还不错。我想应该是课文简单,或者是我的提问简单。再想一下,也有可能是因为小龙来,他们要好好表现一下。这还真是个让人“心伤”的可能!

第二节课下课,我下楼看孩子们做课间操。小龙想照孩子们做操的照片,就在楼上,没下来。对于小龙的身高,孩子们似乎都很感兴趣。宝贝问我小龙有多高。我说有180多厘米。宝贝一脸失望:“唉,还没有姚明高。”不一会儿,孩子们围得多了,他们都很关注小龙的身高,听得一脸认真,比上课的时候都还认真。小甲兵跑过来问我小龙有多高。我说有180多厘米。突然我灵光一闪,问小甲兵:“你有多高?一米五?一米四几?”再估测一下,不确定地问:“一米三几?”小甲兵竟然一脸自豪地说:“我一米二八。”我在反应过来之前已经先笑出声了,小甲兵自己也笑。这个小家伙,一点也不介意自己的身高,总是无忧无虑的,太可爱了!

小龙的到来,让孩子们好好地表现了一下,也好好地“八卦”了一番。

 

528   星期六  

聚会、聚会

下午,顺杨她们请三郎哥把菜给我们载回来,让我先做饭。我正在做饭,邱谢婷和曾洋进来了。看到她们,我先是惊讶,后是惊喜。

由于请了拉尔吉爸爸、拥忠妈妈他们今天晚上吃饭。三郎哥哥和增哥把菜一提进屋,我就火急火燎地洗菜、炒菜了。邱谢婷来了之后,就来帮我。后来她说在学校一直没做饭,想炒菜了。我看她把材料都弄好了,就去叫拥忠妈妈吃饭了。

原本我们和拥忠妈妈说好了的,但到我们去请她时,拥忠妈妈还和我们客气,不好意思来。在我们几个的软磨硬泡之下,拥忠妈妈同意了。我和顺杨去请的拉尔吉爸爸。刚刚坐下,拉尔吉爸爸就让我和他一起去拿腊肉。端着一块煮熟的大大的腊肉,我对拉尔吉爸爸说:“原本是我们请你们吃饭的,结果却拿你们家的腊肉请你们吃。”想到我平时毫不客气地跑到拥忠妈妈家去蹭饭,拥忠妈妈他们却这样客气,我就不好意思。

走下小操场的梯子时,我说:“拉尔吉爸爸,我们得快一点,不然她们都吃完了。”我刚说完,屋子里就传来一阵大笑。我知道她们都误以为我说的“吃完”是把东西吃光。但是,我却小声对拉尔吉爸爸说:“糟糕,她们听见了。”进了屋里,我也没解释,让她们开心去,反正我确实也是“埋头苦干型”。

有点挤,我就坐在拉尔吉爸爸和拥忠妈妈中间,太幸福了!整个一顿饭,我就做了一个糖醋排骨和一锅萝卜鲜肉汤。其他的菜都是邱谢婷炒的,味道真好!于是我又开始埋头苦干,直到最后只剩我一个人还在“抗战”。

意料之外与计划之中,他们的到来让我们异常开心。真希望惊喜和欢乐源源不断。

     529   星期日   阴晴不定

甲居“偷拍”

因为下雨的关系,聂呷乡笼罩在一片大雾之中。漂亮倒也漂亮,就是不方便出行爬山,也不方便观赏美景。早饭之后,由于没有地方可玩,邱谢婷和曾洋就说顺道看看甲居藏寨就回去了。

我送她们出去,想到一会儿一个人走回来无聊,就没敢送多远。折回来时,遇到去县城的肖叔叔,说回来时搭他的车,就坐着肖叔叔的车去追她们。然后,我们去找宝贝,一起去观景台玩。

云渐渐散开,逐渐看得到蓝天了。一路走来,从未见过的云海让我暗暗称奇。我们到观景台时,那里已经有几个游客了。曾洋她们一到就在拍照了,很是惬意。看着她们拍照,我也拿出手机来拍蓝天白云。真是漂亮的景色!拍对面正中的山和云时,由于角度调整无效和当时脑袋卡壳,一位正在拍照的游客不可避免地要被我照下来。我想,既然不可避免,索性给那个叔叔照个好的的角度。随着“啪”的一声,画面定格,那个叔叔也转过头来。我对他笑笑,说:“有偷拍的嫌疑。”他似乎不介意,也对我笑笑。我想起卞之琳的一首诗,就说:“你站在观景台上拍风景,拍风景的人在旁边拍你。”后面两句没敢再说了。那几位游客听到了,说:“还说得好。”看来偶尔抄袭一下也不错。

意料之外的偷拍,还不错,包括那个叔叔后面的云和山。

 

编辑: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