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委员会常务理事、徐州市家庭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高伟教授,莅临我院开展题为《中国教育研究的问题意识》的学术讲座。学院副院长郑富兴主持讲座,我院师生积极参与学习。
高伟教授围绕讲座主题,从何谓理论尺度、何谓中国教育问题、中国教育研究的底层逻辑三方面进行分享与指导。在何谓理论与尺度部分,高伟教授给出两个指标,即“解释力”与“诱惑力”,他认为“好使”的理论需要具备“解释力”和“诱惑力”,即好使的理论要有足够充分的变量去揭示事实,也要能够成为被人模仿的对象。在谈到何谓中国教育问题时,高伟教授首先对“中国教育-问题”与“中国-教育问题”两个概念进行了区别界定。此外,高伟教授指出,理论成熟的标志就是看其是否具有解释框架。基于此,高伟教授对中国教育的解释框架给出宏观性指导,即跳出本体论,不能仅仅就教育谈教育,也不能仅仅就中国教育谈中国教育。在关于中国教育研究的底层逻辑的探讨中,高伟教授阐述了对现代性的反思、对中国现代性的反思以及“中国”作为方法论的相关论述,他认为,方法中国论提出的本质即承认在发展动力上,中国式现代性是内生性的;在发展逻辑上,是文化自主性的;在实践逻辑上,是基于其自身的社会生活的。关于如何理解中国教育现代性的问题,高伟教授指出,教育研究目的是提出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方案,该方案是建构新文明形态的方案,即中国教育研究要将其放置在中国现代性的大框架下,增亮文明底色;该方案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方案,即中国教育研究的价值追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讲座最后,高教授所提出的教育研究要有“格局”、研究的内生动力在于“中国”、要创造中国的教育方案以及思想布局乃教育本质等思想主张,又再次拓宽在场师生对中国教育研究问题意识的认识角度。
撰稿:蒋莹、苏意
初审:马芬
复审:郑富兴
终审:梁斌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