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百年乡村教育公共性回顾——记郑新蓉教授来我校进行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2年4月14日
  查看:550
  来源:

 4月7日上午,学院民族地区乡村教育振兴研究中心邀请到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来我校开展主题为“百年乡村教育公共性回顾”的讲座。梁斌书记致辞并对郑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因疫情防控要求,教科院近50名师生出席现场讲座,腾讯会议线上同步直播,有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等100余学界同行参与了线上的活动。

  

图片1.png

 

 讲座一开始,郑新蓉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发大家对我国乡村教育的思考。讲座过程中,她指出现代教育始于国家共同体的危机,并梳理了百年前我国农村公共教育的起源,带我们领略了国外学者(如黑格尔、沛·西能、贺拉斯曼等)眼中的公共教育,接着回顾了民国时期的乡村教育实验,最后跨越了新中国七十年来从建国初期到集体化时代再到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农村教育。郑教授带领我们循着历史的脚步,拓宽了我们对乡村教育及其公共性理解的深度与广度。

 图片2.png 

 回顾百年,中国农村及农村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郑新蓉指出农村教育中公共性的遮蔽及其后果,农村公共教育还能否承载民族国家的认同的功能?还能否促进集体生活与共同体的建构?还能不能帮助农村孩子社会流动?因此重建公共教育的价值体系尤为重要,公共教育要对国家、社会和人性做假设、期许和判断,并形成“共识”,将其传递给社会新生代。正如郑教授所言:“每一个学人首先要对美好的社会和美好的人性有向往,有了向往才能想象与建构”。 

 

图片3.png


 在讲座尾声的提问交流环节,我院研究生与教师同郑教授进行互动。在谈到部属院校公费师范生的择业现状时,郑教授指出什么时候中国能够做到“好为人师者且喜欢儿童者”为师,中国的教育才能重新振作起来。当老师的人要真正向往教育、喜欢教育,而不是在意社会眼光的评价,这再次直击我们的心灵。

最后,李松林院长出席讲座现场,再次对郑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与欣赏。如李院长所言,郑教授展现出淡泊、率真的独立知识分子形象,郑教授身上的批判精神和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图片4.png

 

   讲座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但是郑教授传递给我们的浪漫情怀不会结束,这将激励我们在乡村教育公共性路上继续前进。

撰稿:陈霞

初审:阿呷热哈莫

复审:雷云

终审:梁斌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