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至21日,由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协办、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承办的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在芜湖海螺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次年会以“数智时代的教育理论创新与知识生产”为主题,来自全国106所高校、研究机构和基础教育行业的逾500余名(包括10余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者)师生代表齐聚一堂,以教育基本理论为视角,共同探讨数智时代背景下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变革。


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委员、我院副院长朱晟利教授、邓璐副教授、陈斯琪老师以及博士生李珍妮、硕士研究生吴依婷、向田、范桢侦、吴芝仪等参加了这一学术盛会。

会议期间,朱晟利教授主持了“数智时代的学校教育”分论坛。邓璐副教授担任了该论坛的与谈人。她对报告人提到的数智时代的教育性教学、个性化学习的技术主义、教育的审美力量、“指向性教学”以及教育谣言的网络传播与治理等议题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个人感悟。

我院向田、范桢侦两位硕士研究生提交的论文被遴选为年会“研究生论坛”报告论文。向田以《解构-变构-互构:人工智能引发的知识观变革危机及教育应对》为题做报告,探讨了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转型背景下知识观的潜在变革危机,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教育应对策略。

范桢侦以《从离身到具身:智能技术时代课堂身体在场的必要性阐释》为题作报告。报告基于智能技术时代教育实践中存在的离身困境,以身体现象学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课堂身体在场的三重必要性,提出了智能技术赋能教育应始终坚持具身性立场的观点。

在9月21日举行的闭幕大会上,朱晟利教授做了“数智时代的学校教育”分论坛交流总结发言。在梳理分论坛学者们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后,他阐述了数智时代学校教育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年会期间还举办了“数智时代的教育学术写作与发表——教育理论刊物面对面”活动。《教育研究》《教育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北京大学教育评论》等11个教育理论刊物编辑部的负责人与师生面对面交流,解答了师生在学术写作与发表中的困惑。
本次年会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高水平交流平台。我院多名师生参会,发出了我院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领域的声音。与会师生表示,参加此次学术会议,不仅有助于了解数智时代教育理论研究的前沿动态,也促进了自身对这一领域的思考与探索,还加强了与学界的联系,对推动我院教育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范桢侦
初审:马芬
复审:朱晟利
终审:周婷婷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马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