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殊教育学院院长程黎教授莅临我院,于二办310教室开展了题为《拔尖创新人才与超常儿童》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特殊教育系系主任吴春艳副教授主持。讲座围绕“什么是拔尖创新人才”“什么是超常儿童”“二者在教育中的关系”等关键议题展开,参会师生认真聆听,积极交流,气氛热烈。

程黎老师首先从概念入手,指出“拔尖创新人才”不仅体现在突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更应在行业变革中发挥引领作用;其素质结构呈多维度耦合特征。她将拔尖创新人才的素质结构概括为以“创造力”为核心的认知与非认知要素共同体,通过“创造性实践”的监控、践行与协作不断整合提升,由此构成从“普通人才—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路径。
关于“超常儿童”,程黎老师回顾了我国自古以来对“神童”的文化记载与选拔选拔标准,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制度探索与政策线索,强调“发现—选拔—培养”相衔接的机制对优秀潜质早期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早期识别与培养方面,程黎老师比较了多国做法与经验,提示学校需要在学业表现之外关注创造潜质、学习动机、品格与社会情感等指标,形成多元证据支持的识别体系。程黎老师介绍了国际上关于资优教育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标准框架,倡导以教育公平、个体差异与多元文化为价值取向,在课程实施、评价与支持服务中提供具有挑战度与适切性的学习机会。

讲座后期,我院2015届优秀毕业生、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现任龙泉特校的徐微老师应邀作经验分享报告。她以硕士论文《绘本教学对多动症儿童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为主线,讲解了从选题聚焦、研究问题界定到文献综述框架搭建、研究设计与实验实施的全过程,结合自身实践梳理了研究对象的确定、干预流程、过程记录、数据整理与结果呈现等关键环节的方法要点,为现场大四、研二与研三学生的毕业论文开题与撰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与方法。

本次讲座主题鲜明,内容扎实,有助于师生从理论与政策、识别与培养、教师与课程等维度系统理解“拔尖创新人才—超常儿童”的内在联系与培养路径,拓展了高质量人才培养与个性化教育方面的理论视野与实践思路。
撰稿:谭青青 徐晚晴
初审:马芬
复审:朱晟利
终审:周婷婷
作者: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