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厦门大学郑若玲教授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18日
  查看:678
  来源:

2015年11月16日上午9点,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郑若玲教授,在教科所307会议室举行了“美国高校招考制度及其改革”专题讲座,参加讲座的有我院郑富兴副院长、傅林教授、朱晟利教授、卢德生副教授、王娟涓副教授、张霞老师、顾尔伙老师等,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同学聆听了讲座。

讲座开始郑富兴教授向在座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了郑若玲教授的个人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特色。郑若玲教授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考试制度、教育公平等方面的研究,她的讲座内容分为三部分:美国“高考”的运作与特点;美国“高考”的改革与启示;高考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郑若玲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当前美国考试制度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图片和数据为窗口,向同学们详细的介绍了美国大学的历史传统,指出办学自主、学术自由是美国大学的突出特征,并指出了美国大学从注重SAT成绩到更注重多元化的考试与招生的发展趋势。随后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大学形成的三种类型,即自然形成型、依据国家和宗教需要而形成的大学和衍生型大学。郑若玲教授在谈到学术自由时引出了美国私立大学的办学自主问题,并由此提出中国大学存在的“国立情结”,将同学们引入其中,令人深思。

郑若玲教授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的特点,她指出美国大学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不片面追求高分,采用更多元化的录取方式实现招生目标,而且很多精英大学更关注中学成绩、推荐信和课外活动等要素,用综合性的方式选拔人才。美国大学更注重录取过程的个性化,而相比之下中国大学更关注分数,同时郑若玲教授也提出了自己对大学招生录取问题的看法:大学录取能够做到真正的公平么?中国要怎样反思唯分是从的招生理念?这一系列问题引起与会者的深思。

  郑若玲教授以维克森林大学(WUF)为突破口,向同学们介绍了美国在招生考试改革中的一些措施。她指出,标准化考试成绩对大学生学业成绩效果甚微,甚至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相反,高中成绩能更好的预测大学成绩和毕业率,因此美国大学采取了不同形式的免试入学方案,以实现其高质量招生的目的。随后郑若玲教授介绍了国内高考改革的现状,指出高考改革是教育所需、民心所向的大事,必须要坚持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方针政策,把选择权留给学生。

郑若玲教授还结合美国高校考试制度及其改革发展的进程,指出多元智能理论、综合评价观、公平观、科学选才观等理念都可以为我国高考改革提供启示,指出我国在高考改革过程中要秉承多样化理念,避免高考成为“万恶之源”。高考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如何走出高考改革的困境,需要政府和高校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如何突破我国高考改革的困境呢?郑若玲教授指出,高校必须在考试内容选择中注重公平、注重录取的区域公平,同时指出高校在突破困境中的关键作用。

参加讲座的同学们被讲座的内容深深吸引,讨论热烈,大家就教育公平、民众对考试制度改革的反应、当前学前教育是否偏重知识学习等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郑若玲教授详细作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郑若玲教授认为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同时,首先必须清楚了解其制度的运作与其多样化程度,以及其成效、改革与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方可有针对性地提炼出高考改革参考或借鉴的启示与经验。高考不论怎么改,都不可能是“万全之策”,但有“考指委”进行制度顶层设计,辅以各方从观念到行动的革新与突破,高考改革仍令人期待。

随后傅林教授总结了郑若玲教授的讲座内容,指出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学术团队走在学术前沿,在科举学和考试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郑若玲教授纵横捭阖、旁征博引,从历史和比较的角度深度解析了美国高校招生制度,对我国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独到见解,讲座开阔了广大师生的视野,使广大师生了解了我国高考改革的最新动态。郑富兴副院长高度评价了郑若玲教授的讲座内容和她的严谨治学精神,感谢她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

                                            (郝广龙)

附:郑若玲教授简介

   郑若玲,教育学博士,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厦门大学考试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兼职教授、厦大附属演武小学顾问、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考试》编委、《考试研究》编委、《教育与考试》编委、民盟厦大总支副主委,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圣母大学、维克森林大学等访学。已出版《科举、高考与社会之关系研究》、《高考思辨》等个人专著2部,主编或合著《苦旅何以得纾解——高考改革困境与突破》等著作6部;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等刊物报纸上发表论文百余篇,被《新华文摘》转载4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近20篇;主持过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课题十余项;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历史、考试制度、教育公平等领域研究。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