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东北师范大学秦玉友教授来我院开展讲座
——用什么指标表达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指标的选择与争议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5日
  查看:662
  来源:

2016年12月10日,下午14:30,在7教A区六楼会议室,东北师范大学秦玉友教授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用什么指标表达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指标的选择与争议”的专题讲座。教育科学学院的部分教师、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讲座由郑富兴教授主持。

    秦玉友教授从如何评价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指标的功能取向及五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向我们提供了如何评价教育质量的思考方向。首先,关于教育质量的指标,秦玉友教授介绍了《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2005:提高教育质量迫在眉睫》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定义教育质量》(2000年)中的衡量标准,前者从学习者特点、背景、投入、教与学、结果这五方面来评估教育质量,后者从学习者、环境、内容、过程、结果这五个指标维度来测查教育质量。由此,他总结指出,学生应成为教育质量关注的焦点,改进和监控教育质量应成为重要目的,多维度研究教育质量应成为共识;我们应重视成绩测验对教育质量监控的作用,重视跨文化间的教育质量影响因素,注重纵向定期的数据信息收集;集中关注关键学科领域。其次,关于教育质量指标的功能取向,秦玉友教授指出教育质量指标的功能取向应分别是发现、评价、选拔、监控和改进。特别提出好的选拔本身会促进培养,选拔也必然是结果指向。最后,秦玉友教授抛出了五个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学生成绩,还是学生素质?学生素质,还是活动质量?绝对质量,还是增值质量?普遍质量,还是个性质量?学校成功,还是社会成功?对这五个问题的思考,引发对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的进一步反思。

    在交流提问环节,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就美国如何选择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如何对道德教育进行评价等问题与秦玉友教授进行了探讨,秦教授轻松诙谐的回答给予了同学启发和思考。我们都会赞美“好”的教育,“好”的学校,“好”的学生,那么这个“好”本身我们却不知如何界定,因此,我们还要在探索中不断寻求标准本身的真理性。



附:秦玉友教授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政策、农村教育、课程改革。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4年,入选“教育部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专家库首批人选”、“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16年4月,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

秦玉友教授还担任了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理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吉林省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等社会兼职工作。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级、教育部研究项目。先后在《教育研究》、《光明日报》、《课程·教材·教法》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国家级、CSSCI检索论文20余篇,出版《农村教育体系研究》等学术专著。专著及论文曾获东北师范大学第七届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著作类)一等奖,吉林省教育学会优秀成果论文(论文类)一等奖等。



                                       (撰稿:邵华,摄影:杨代英)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科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