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教育科学前沿》简报(2014年第5期)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4年9月10日
  查看:949
  来源:

本 期 要 目

 

  • 兑现“国家高度重视”的安保承诺,创造安全学校环境

  • 韩国防范女生遭袭的做法可鉴

  • 以整体性政府治理模式解决校车治理的失范问题

  • “开学考”透着“应试味”

  • 贵州:普通高校学费10%将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

  • 美国:“按薪支付”助学贷款计划

  • 学费定价要区别对待

  • 高等教育公平与学费政策选择

  

   
    主办: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教育安全】

兑现“国家高度重视”的安保承诺,创造安全学校环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尹力在2014年9月8日《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开学之初的十堰学校血案,反映出运动式、临时救急式问题解决方式的缺陷,以及安保机制的缺失。从国家层面看,当务之急是将校园安保纳入由公安机关负责的国家公共安全保障体系,配备专门人员,并保障经费的投入;基层政府的教育、公安、民政、信访等部门应与学校相互沟通、协调,增加对有特别诉求人员的监控,使其远离校园。从学校层面看,以往“不准无关人员进入校园”的做法应重新检讨,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外来人员(包括学生家长)接待制度。可行的做法是,设立专门的接待室,除了校方安排的活动外,除非安保人员在场,并验明身份,外来人员(包括学生家长)一律不准与学生、教师接触。

                                         (张烨 摘编)

韩国防范女生遭袭的做法可鉴

   前些年,韩国年轻女孩被杀害的案件非常频繁。韩国采取了一些应对举措。(1)政府专门针对少女犯罪进行了立法,回应急迫的民意诉求。这一以青少年保护为主要内容的法律以受害少女名字命名,其中专门规定对针对少女犯罪的预防和处罚细则。(2)强化警方的安全防范责任。在较大影响的案件发生之后,韩国警方高层受到严厉问责,严重者会被撤职。(3)为让民众尤其年轻女性出行时有安全感,韩国政府投入巨资,在小巷子里加高亮度的路灯,在全国增设很多的监控器。除了街道上加密安装监控器外,停车场、电梯间、公交车和建筑物的进出口、学校的楼道、社区的主要角落等,都装有探头。这需要公民让渡一部分隐私权,但为了公众的安全,逐渐被大家所理解和接受。(4)韩国还引入社工参与解决特殊人群的安全出行难题。比如专门雇佣一些退休人员或志愿者,晚上回家比较晚的女性他们只要拨打一个热线电话,约好时间就会有人前来地铁站或者是公交车站来等候,免费送女孩回家。提供服务者的报酬,由公共财政承担。韩国的多项举措实施之后,治安效果立竿见影,女性出行受侵害案件大幅减少。而且,韩国民众认为,让国民出行有更多的安全感,不必提心吊胆地生活,这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梁江涛, 2014年09月10日《新华每日电讯》)

以整体性政府治理模式解决校车治理的失范问题

刘大伟在《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5期撰文指出,“整体性政府”的管理推进是校车治理的根本所在。构建整体性校车治理模式的内容有:(1)政策标准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应在《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 基础上制定符合各地实际的地方校车管理政策,并整合包括与校车管理相对应的《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政策的内容,形成立体的政策执行机制。对于校车的技术标准、政府监控的职责、财政的投入机制和违法的惩戒措施等制定明确而一致的标准。(2)协调机制。政府首先要在政府内部组建稳定而专门的校车管理协调组织,其职能是加强内部工作沟通和日常事务沟通,进行校车管理的网络办公和政务的审批。同时,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组织应该本着平等、互利、协作的原则分享经营利益;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来规范利益转移从而实现校车安全和有序管理,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校车补贴,可以以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偿为主,东部和城市的校车补贴主要以省级财政为主。(3)政府信任机制和承诺机制。地方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校车管理规定,可以将校车管理作为政府考核指标之一,若出现校车管理不善等现象或安全事故,则视为政府不作为。同时,必须强化对学校和校车运营公司的管理,每部车都必须配备乘务教师,严把校车驾驶员雇用关,核定校车承载人数,对校车车况实时跟踪,并对偏差情况进行严格检查。(4)监控机制。地方政府是校车的第一监督主体,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者,防止出现管理真空地带。政府各职能部门应积极参与,通力合作、齐抓共管。要组建联合监督主体,组成由教师、家长、社区代表共同参与的校车管理委员会,对校车的生产、运营和服务进行全面监控,要求相关机构落实、执行,积极推行问责机制。要加强违规处罚。交通执法和管理部门必须恪守职责,力排社会干扰,对用黑车、报废车、拼装车、农用三轮车、拖拉机作为校车的行为予以纠正与引导,对各类违反校车交通安全的行为予以严格处置,以实现校车政策的最终目标和回应社会对安全校车的诉求。

(郑富兴 摘编)

 

 

【考试择校】

坚决防止“择校”死灰复燃  确保受教育者就近入学

新学期开学,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者就近入学成为教育督导监查工作的重点内容。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表示,保障免试就近入学是义务教育法赋予每个孩子的权利,更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可推卸的职责。今年是教育部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的重要一年,各地在坚持免试入学、划片入学、电脑派位、“阳光”招生等方面不断探索,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效。同时,他表示,“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坚决防止‘择校’死灰复燃。”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备的、行之有效的招生管理机制,构建动态实时监督网络,实现监督对象和监督过程的全覆盖。要加强督导监督机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查到底、逐级问责、一票否决。(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孩子不动,教师动,家长不折腾,校长来“折腾”

周人杰在2014年8月25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暑假过后,北京市龙潭中学初一年级全部4个班的新生,将到广渠门中学与那里10个班的新生一起上课。这些学生将被统一编班、平行分班,师资以广渠门中学为主,统一选拔优秀教师担任。龙中是普中,而广中是优中,这近邻两校的合作,是东城区14对一体化管理的“深度联盟校”中的一对,也是北京力推的“新教育地图”之一。

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热切的期待背后,写满了对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无奈。均衡不等于简单的“削峰填谷”,而是让校长、教师从“学校人”变成“公共人”,在更为广阔的格局中流动起来,弥补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鸿沟。由是,孩子不动,教师动,家长不折腾,校长来“折腾”,一动一“折腾”中,资源的均衡才会渐进实现,社会的焦虑才会渐次化解,对推进均衡大有裨益。

“开学考”透着“应试味”。

杨国营在《中国教育报》2014年9月2日撰文指出,新学期伊始,不少学生就要面临各式各样的开学考试,“摸底”考、分班考、分层考……不难发现,开学考试暴露出的,首先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其次分班或分层考,有违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义务教育阶段不允许分重点班非重点班”规定。在笔者看来,开学就考试,是应试教育思维的“不打自招”,透露出一股浓重的应试主义焦虑,是对教育规律的不尊重,是对学生教学主体地位的漠视。(张烨 摘编)

石家庄出台中小学招生新政,就近入学比例不低于90%

《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18日报道,石家庄市教育局出台中小学招生政策,明确规定2014年全市中小学招生范围划定的就近入学学生比例不得低于90%。石家庄规定,全市适龄儿童、少年将按照各县(市)、区教育局划定的各学校招生范围(片区),依据户籍及家庭实际住址,免试就近入学。适龄儿童、少年户口要随父母,且户口和住址符合户籍管理有关要求,即户口、住址和适龄儿童、少年父母的《房屋所有权证》一致。全市各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要保证招生范围内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100%就近入学。相关中小学在满足片内适龄儿童、少年入学需求后,仍有富余学位的,由各县(市)、区教育局统筹安排非片内学生入学,但每所学校片内就近入学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比例不得低于90%。

(周红安 摘编)

【学费学贷】

高校收费标准调整省份不到三分之一  部分省份探索新做法

 2014年8月,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就学校收费调整答记者问时指出:目前部分省份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启动了学校收费标准调整工作。总体情况如下:一是已调整省份不到三分之一。天津、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湖南、广西、贵州、宁夏9个省份调整了普通高校收费标准。另外有6个省份正在启动调整收费标准的相关程序,分别是:浙江、广东、山西、安徽、内蒙古、青海。二是学费涨幅多在20%-35%之间。因专业、学校层次及属地经济发展情况各异。三是总体上严格履行了规定程序,部分省份正在探索新做法和经验,如山东省邀请媒体代表来抽签决定参加听证会的代表,浙江省请消费者协会来参与组织召开听证会,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认可。(教育部网站2014年8月21日)

资助无缝衔接  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2014年秋季开学之初,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就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答记者问。指出,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健全,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让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政策内容上,以奖、贷、助为主,勤、补、免为辅。从获得资助的大学生规模来看,全国普通高校每年约有3700多万人次获得资助。2013年平均每位在校生可获得1.4人次资助。从资助经费来源看,普通高校学生资助投入以财政投入为主来源渠道日趋多元。一是1/2的资助资金来自财政。二是2/3的财政资金来自中央。三是近八成的资助资金用于奖助贷。从中央到地方,一是机构健全。已经基本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和高校五级管理体系和领导机制,从家门到校门、从高中到高校,资助政策无缝衔接。(中国教育部网站2014年9月1日报道)

河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全覆盖,158个县贷款额度达3亿

《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7日报道,从河南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获悉,该省2014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已实现全省158个县(市)区全覆盖,经初步测算贷款额度将达到3亿元。目前,相关贷前准备、申请受理工作已全面开展。根据相关政策,具有河南省户籍、已被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录取、家庭经济困难的河南籍本专科学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生,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每个借款人每年申请的贷款额度不超过6000元,主要用于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高校在读学生当年已获得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不能同时申请生源地贷款,考入河南高校的学生可以到校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贵州:普通高校学费10%将用于资助家庭困难学生。

据新华网8月25日报道,贵州省教育厅出台了普通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有关实施办法,要求将学费的10%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重要补充,用于学校“奖、勤、助、补、减”等学生资助工作。其中,学校应将学生资助专项经费的一部分用作勤工助学,保证学校的勤工助学活动具有稳定、可靠的经费来源。优先安排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到学校勤工助学固定岗位工作,劳动报酬原则上按月进行发放。同时,其中一部分经费还将用于困难学生的临时生活补助、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以保障特困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贵州省要求各高校将学生资助专项经费纳入学校年度预算,实行专账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学校不得挤占、挪用学生资助资金,严禁将学生资助专项经费提而不用。

(周红安 摘编)

瑞典拟延长助学贷款还贷期限

据瑞典当地网2014年4月20日报道,瑞典政府提议延长大学生助学贷款还贷期限,取消原来的25年还贷期,建议学生偿还助学贷款的期限可延至退休。

目前瑞典大约有20万学生需要偿还学贷,该提议在瑞典引起了不小的争议。瑞典全国学生联合会认为此举将会无形中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该联合会主席艾瑞克•埃罗伊表示:“我们强烈反对这种还贷方式。在过去几年中,学生的还贷压力已经在逐年增加,而此次提议一旦通过,将会让学生长久置身于还贷压力中,这对我们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美国:“按薪支付”助学贷款计划

2012年12月21日,美国联邦教育部宣布刚毕业的借款学生将可依据新的“按薪支付”(Pay As You Earn)还款计划来降低每月的还款额度,将直接贷款的还款上限降为贷款者可支配收入的10%。该计划已作为联邦教育部附加还款计划的补充。附加还款计划是用来帮助借款人管理自己的债务,其中包括“基于收入偿还”(Income-Based Repayment)计划,即每月偿还贷款上限为借款人可支配收入的15%。无“按薪支付”资格的借贷者仍可采用“基于收入偿还”的方案,这类借贷者多达 130万人。

美国联邦教育部还推出了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帮助借款人对照他们预计的每月还款数额,在选择还款计划时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此外,联邦教育部还开发出相关资源,如金融意识辅导工具,来帮助借款人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债务负担及财务管理情况。这种交互式工具可以为学生提供基本的财务信息,帮助借款人做出以个人经济状况为基础的预算,并为他们提供还款的技巧和策略。

美国政府大力资助Gear Up项目

为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做好大学入学准备,美国联邦教育部于2014年6月3日宣布,为“快速启动规划”项目(Gear Up)投入7500万美元。该项目创建于1998年,是美国联邦教育部组织实施的一项教育创新工程,旨在保障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该项目主要为低收入家庭的初中和高中学生提供资助,帮助他们获得高中毕业文凭,并做好大学入学准备。

在今年年初的“高等教育机会峰会”上,奥巴马政府承诺将进一步资助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促进教育公平,同时确保其上大学后能够获得成功。目前,美国联邦教育部正积极履行承诺,让所有高中毕业生都有机会参与大学预备课程的学习,着力提高其升入大学后的适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取得成功。

除了专注于学生的大学适应能力和入学准备外,今年的Gear Up项目还强调优先提高学生的非认知技能,如学术心态、毅力、动机以及社会和情感技能。此外,今年的Gear Up项目还将关注高度贫困的社区,并与联邦政府合作,为这些社区引进私人投资,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贫困地区的经济活力。

新加坡加大对大学生的资助力度

从2014学年开始,新加坡政府大幅提高大学生奖学金数额,并降低学生申请奖学金的家庭人均收入门槛。这一措施将使每年符合申请政府奖学金条件的大学生人数增至12万,覆盖新加坡2/3的家庭。政府每年将为该项目增加1.47亿美元的开支。

为了给接受特殊教育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可持续性的资助,从2014年开始,新加坡所有公立的综合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和艺术学院都将成立残疾人资助办公室。新加坡教育部将设立特殊教育基金,用来帮助工艺教育学院和理工学院的残疾学生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综合大学和艺术学院也有责任为残疾学生提供同样的资助。

高等教育公平与学费政策选择

高学费会不会损害教育公平?査显友、丁守海在《高等教育公平与学费政策选择》(《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年1期)一文中指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依赖于若干外生条件。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教育部门对学生家庭经济信息有完全对称的了解,那么,就可以通过准确的家庭分类和差别化收费政策来缓冲学费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这时名义上的高学费不仅不会损害教育公平,反而能改善之。同时,由于降低了财政压力,它也能提高政府效用与教育公平的匹配性。所以理论上,高学费、高资助政策是政府的最优选择。但鉴于我国当前的国情,这种理想政策尚难以实施。首先,家庭经济信息的非对称性削弱了资助通道的效率,高学费并不能带来高资助,对困难家庭来说,名义上的高学费很可能会演变成真实的高学费。这样教育公平主要还得靠高财政投入来实现,并通过它来控制学费水平。其次,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些知名度低、相对冷门的学校和专业的收益率低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水平,由此导致主动弃学现象的产生。这时教育不公的问题从入学机会转向了毕业收益。要解决此类问题,就必须摒弃同质化或雷同化的学费政策,根据预期收益率来制定差异化学费。在财政投入一定的情况下,财政资金不仅应向高水平大学倾斜以提升其学科水平,还应兼顾一般高校,使其有条件降低学费标准,并使学费水平在更大程度上反映教育收益率水平。这种差异性也同样适用于不同层级的教育。在我国当前城乡二元结构下,本科及以下教育仍然是改变农村学生社会身份与地位的重要渠道,此层次的学费应进行适当控制,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受教育机会。但研究生教育主要用于改善个人的职业发展前景,个人收益率更高,私人属性更强,因而应增强收费力度,不过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仍应辅以必要的资助政策,以保证基础研究的人才供应。

学费定价要区别对待

崔世泉在《大学学费定价行为分析——基于尼斯坎南混合官僚模型的研究》(《现代教育管理》2014年第 4 期)一文中指出,生产准公共产品、关联品和体验品的大学在组织性质上不同于生产私人产品、非关联品和搜寻品的企业。适合企业的边际成本定价机制完全不同于具有混合型官僚组织特性的大学定价模型。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质量千差万别,政府拨款差异极大,国家还通过录取批次制度设计分割高等教育市场,因此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对于“985 工程”和“211 工程”学校来说,政府对他们的需求极高,学校获得的生均拨款远远高于其他学校,学费和大学的成本关系不大。作为二本录取的普通本科院校往往面临着政府拨款不足的处境,学费对成本的变化比较敏感。而作为三本录取的独立院校以及一些民办普通高校,政府给予的财政拨款有限,学费水平一般较高。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拨款不足是导致学费增长的重要原因。当前我国学费政策的制定没有考虑不同类型学校学费形成机制上的差异,存在一刀切和简单化的倾向。政府采用简单的冻结学费增长的政策来控制学费增长,以为学费增长是高等教育成本不受约束、资源浪费的结果。事实上,高等教育成本真正不受约束的情况仅出现在数量相对比较少、国家重点支持的“985 工程”和“211 工程”院校。这些学校获得的预算总收入远高于所需的成本,在“利润不得分配”的约束下,自然缺乏成本约束的动机,加之这些高校处于分层的市场结构的顶端,超额需求的存在赋予了其一定的垄断力量,管理松懈的结果也不会带来生存危机。而对于大多数的普通本科院校而言,随着高校扩招、政府生均财政拨款不断下降,许多学校都背负沉重的债务包袱,相比于政府财政拨款充足的重点高校不仅存在自身的成本约束,而且学费对边际成本的变化也比较敏感。在国家固定学费价格、限制高等教育招生计划而又不保持政府财政拨款的同步增加的背景下,受成本约束的高等院校只能通过降低培养学生质量来迎合政府的需要。

                                                          (朱晟利 摘编)

 

编委会主任:巴登尼玛

编委会成员:庾光蓉 李松林  

责任编辑:  郑富兴    朱晟利   周红安  王娟涓

美术编辑:  德西央金

地址:四川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

邮编:610068      

电话:02884765625

传真:02884765625

电子邮箱:jykxqy@163.com

全文网址:http://es.sicnu.edu.cn/学术科研-教育视点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科研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