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教育科学前沿》简报(2014年第4期)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14年7月31日
  查看:776
  来源:

本 期 要 目

 

  • 防止校园性侵重点在边远农村

  • 新西兰中小学生“虚拟安全”教育

  • 山东济南市启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义务有哪些? 

  • 校园安全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 政府管理的碎片化是校车管理的主要问题

  

   
  主办: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四川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

多元文化研究中心

 

【政策法规】教育安全

防止校园性侵重点在边远农村

《2013-2014年度儿童安全教育及性侵案件报告》显示,自去年5月以来,全国范围内曝光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高达192起,平均1.9天曝光一起。乡村地区是案件爆发的重灾区,且熟人犯案比例高。从曝光案件犯罪者与受害者的关系来看,师生关系比例最高。凌宗伟在《中国教育报》2014年6月2日撰文指出,今后校园性侵的预防重点,应该放在保护偏远落后地区农村学校的农村孩子身上。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主要责任,建立有效的针对留守儿童教育与保护的社会保障机制。一方面,发挥妇联、教育、关工委等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花气力、想办法真心实意地帮助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借助当地学校和社区教育中心等机构的合力,定期发挥家长学校的效能,通过影视、座谈、讲座、家访、手机短信、问责等措施,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仅是负起责任来,而且是科学、智慧地与孩子共同成长。

 

以制度供给化解“校园风险”

 

  白龙在《人民日报》人民时评2013年2月20日撰文指出,校园风险是社会风险的一部分,需用制度盔甲和多方参与,构筑起校园安全立体防护网。作为社会风险的一部分,学校的教学、后勤、安全、管理等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依靠某个规定,或依赖某个部门解决。校园的围墙再高,独力撑起一片安全净土也力有不逮。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用制度盔甲和多方参与,为校园安全构筑立体防护网。让学生家长介入校园相关事务的管理,不但是世界范围内的有效经验,也是201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中的明确要求。在校园安全上,都需要更广泛、更有效的制度供给。

(张 烨 摘编)

台湾《校园霸凌仿制准则》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校园霸凌问题日趋严重。“霸凌”音译于英文“bully”,意指故意、持续地以言语、文字、图画、符号或肢体动作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对他人实施排挤、欺负或骚扰等行为,致被害人处于劣势、弱势地位。针对这种情况,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在2012年7月26日正式发布了《校园霸凌防制准则》。该准则包括四个部分:总则;校园安全与防制机制;校园霸凌处理机制、程序及救济方法;附则。(1)总则部分主要介绍了《校园霸凌防制准则》的法律基础、主管机关、“霸凌”一词及相关概念如何理解及适用范围、教育主管机关及学校的职责等。(2)校园安全与防制机制部分的内容是要求各校构建校园规范防制机制,以确保校园安全。(3)校园霸凌处理机制、程序及救济方法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校园霸凌的处理小组成员构成、小组成员培训、申请人和检举人注意事项、学校处理霸凌事件的程序、对霸凌或被霸凌人的救济措施等。(4)附则部分的内容要求各级学校依照《校园霸凌防制准则》制定霸凌防制细则,并将相关规定编入学生手册或教职工聘约当中。

(王娟涓 摘编)

【国际资讯】

新西兰中小学生“虚拟安全”教育

“虚拟安全”是新西兰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点,即应对危及学生健康成长的、特别是那些存在于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中的安全隐患,预防网络犯罪行为对学生的危害。

新西兰政府专门拨款帮助中小学实施有效的网络安全措施,包括由专业公司提供防火墙服务,过滤含有不安全信息的网页。同时,学校设立无线网络和电子邮件的过滤系统,以使学生与网络不安全因素“绝缘”。

   新西兰网络安全机构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日在惠灵顿和奥克兰两大城市启动了“猫头鹰项目”试点,通过不同的课程设计帮助中小学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管理个人隐私信息。这一项目同时把社区和家长纳入其中,全方位强化网络安全教育。

日本:小学——安全教育的最佳时期

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是最适宜进行安全教育的时期,因为儿童最易接受安全指导并转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如果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将会在孩子今后的人生中留下极大的隐患。日本的安全教育内容包括生活安全、交通安全和灾害安全三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教育,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比如说,在班会中,教师常围绕有关生活安全、灾害发生时的安全防范、尊重生命、环境问题等设定一些主题,与学生开展谈话讨论,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指导。在指导时,教师还根据季节的情况(特别是在暑期放假前),配合全校活动计划或者是抓住事故发生后的关键时机进行指导。 

  发挥学生自主性是日本安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组织大家对上学、放学路上的各种隐患进行实地调查,哪里行人稀少,哪里容易突然冲出车辆,哪里正在施工,等等。还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体验,学校经常组织演习,当火灾、地震等重大灾害来临时该怎样面对,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会到常识,更提高了能力。

英国颁布中小学健康安全建议

   针对担心安全问题而将学生活动局限于校园之内,甚至于课堂之内,剥夺了学生广泛参与活动的权利,英国教育部在2012年12月颁布了《关于合法职权的健康与安全建议——面向地方政府、学校领导和职工、管理机构》(Health & Safety: Advise On Legal Duties and Powers—For local authorities, school Leaders, school staff and governingbodies,简称“建议”)。

在总则部分,“建议”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应该体验广泛的活动,得到更多的活动经验,健康和安全办法应该帮助他们更安全地获取经验,而不是阻止他们”。“孩子们学着去认识风险、应对风险,是生命中的重要内容”。

“建议”承认开展活动的风险性,但对待风险的态度却是积极的,即明确责任,有风险就要去承担,尽量避免风险。学校领导的责任在于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健康安全培训。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目的不是为了防止活动的发生,而是确保儿童安全地进行活动,主要是指对活动风险的思考并提出面临风险而采取的措施。教职工的责任在于保护自我,配合学校领导做好学生的健康安全工作。地方政府负责有指导责任。

根据“建议”,当事故伤害发生时,学校领导有责任报告事故,但也有可能要求教职工准备陈述报告。教职工或孩子的伤情必须依据法律进行记录和报告。事故报告是健康安全机构衡量事故责任的一个依据。另外,“建议”还特别强调家长对健康安全的知情权和处置权。如果开展需要高风险管理或发生在校时间之外的活动,就需要家长签署书面意见书,表达自己同意或反对的意见。

(王娟涓 摘编)

 

【国内动态】

河南启动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三年综合整治

据《中国教育新闻网》2014年5月20日报道,为全面加强校车安全管理,切实加强学校交通安全工作,河南启动校车和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三年综合整治,为全省学生上下学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该省确定了“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总体目标,本着“学生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要求各地严格校车管理,全面开展校车安全排查整治行动。该省教育厅要求,综合治理期间,全省中小学校要将交通安全教育列入安全教育内容,通过举办讲座、主题班会、队会、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等形式加强交通安全专题教育,做好校车安全事故应急疏散演练工作。为落实工作责任制,该省还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追究制和“一岗双责”,建立对下一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安全工作约谈制度,对安全责任事故多发辖区进行约谈。对由于工作失误或工作不力而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山东济南市启用学校安全教育平台成为全国学校安全教育实验区

据大众网2014年7月1日报道,济南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于7月1日正式启用,并成功申报并通过国家学校安全教育实验区考核,将开展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模式研究。济南市通过在实验区部署学校安全教育信息化平台,建立覆盖当地所有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在线教学系统(包括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安全技能训练体系、安全活动开展体系、家校互动体系、安全教学资源库)和安全教育在线管理与评价系统。

学生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自主进行安全知识学习和测试、进行技能训练、参与安全专项活动等。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方便的进行课堂教学、带领学生开展技能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安全专项活动、进行家校安全互动、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安全教育效果等。学校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使学校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提供的资源开展各种专题教育,可以对教师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的管理和量化考核。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使区域内学校安全教育充分达标,可以对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进行实时的管理和量化考核,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的资源建立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河南加大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据《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18日报道,为推进平安校园建设,河南加大经费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校园人防、物防和技防体系,为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配备专(兼)职保安人员,安装视频监控和入侵报警设施,完善学校安全设施,提高安全防范科技水平。建立校园安全防范基本情况电子基础台站,全面掌握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人防、物防和技防基本情况。2013年以来,全省中小学、幼儿园新派驻保安25699人,新配备专职治安保卫人员27997人,配备防护装备设施79211件,新安装技防设施45960套。此外,河南还全面排查学校安全隐患,教育部门联合公安机关组织人员深入社区、校园及周边地区,摸排重点人员、高危人员情况,为校园平安稳定奠定坚实基础。该省目前配备专职保安的学校数达到17012所,安装视频监控和报警设施的学校29169所,接入公安监控平台的学校4101所,平安校园建设成效显著。

         吉林实现标准校车GPS全覆盖严厉杜绝超载行为

 据《新华网》2014年7月12日报道,2014年吉林省标准校车已全部安装GPS或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有条件的地区安装了3G动态监控系统。各县市教育部门建立了校车安全监控平台,并与当地公安交警部门联网,及时查处和纠正校车超员、超速、不按规定线路行驶等问题。各级政府严格校车准入制度,所有校车全部按照统一审批标准、统一外观标志、统一专用号段、统一检验管理、统一驾驶员教育的“五个统一”进行规范化管理。同时吉林省校车全部统一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制险和承运人责任保险,每个座位的保险额度在30—50万元,并由保险公司承担校车GPS或北斗系统运行费用,形成校车安全保障的良性循环。吉林省教育厅还与省公安厅组成联合督导组,定期对校车驾驶员安全资质、车辆安全技术状况、车辆通行路线安全状况等进行督察,并实行校车基本情况季报制度,随时掌握校车动态变化。3年来,吉林省校车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行,没有发生较大安全责任事故。

湖北首次强调幼儿园要对孩子进行心理安全教育

据《中国教育报》2014年7月27日报道,湖北省教育厅发布《湖北省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增进幼儿身体健康放在保育教育工作的首位;幼儿园要尊重并满足幼儿身体活动的需要,尊重幼儿身体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不限制或禁锢幼儿的身体发育,不得擅自喂食药物或不健康的食物。除保障身体安全外,《纲要》还首次提到“心理安全”,要求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到与身体健康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正常发展,形成积极乐观开朗的心理态度和个性品质。 

中国部分省份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存在漏洞

教育部在6月16日发出的工作通报中报道,教育部、公安部有关司局通过对13个省(区、市)168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明察暗访,发现一些地方校园安全防范仍存问题和薄弱环节。据了解,近期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对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上海、山东、湖南、广东、四川、陕西、青海等13个省(区、市)16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安全防范工作进行了明察暗访。

  暗访发现,一些地方人防技防力量配备不到位或防护装备佩戴、安防器材摆放不规范;一些校园没有专职保安员或保安员年龄偏大,安全防护器材缺乏。有些学校的校园门卫、保安员在值守过程中,头盔、防刺服、橡胶棍等防护装备有的不佩戴,有的佩戴不全,钢叉、盾牌等安防器械没有拿在手中而是放置在门卫室内。

  此外,保安员、教师安全防范意识不强,防范制度不落实。有些学校在上课和上下学时段虽然有教师和保安员值守,但外来人员仍可不登记或不验证、随便登记后进入校园。

  调查也发现校园周边安全仍存在隐患。一些学校上下学高峰时段校园周边无警车巡逻或民警执勤,学生进出校园存在秩序混乱,社会车辆停放较多影响人员疏散及日常交通通行安全等。

(周红安 摘编)

【理论成果】

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义务有哪些?

劳凯声在《学校安全与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安全保障义务》(《中国教育学刊》2013年6期)一文中指出:在学校中,学生的活动和对学生的控制构成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基本矛盾,这意味着只要开门办学,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学校理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学校的安全保障义务是法律附加于学校之上令其承担的在办学活动过程中保障受教育者人身安全的义务。主要包括:选任、管理教职工的义务;安全教育义务;安全管理义务;校内外教育教学活动安全义务;维护学校公共设施安全的义务;公共卫生安全义务;消防安全义务;学生交接安全义务;校车安全管理义务;安全保卫义务;寄宿制学校的义务;对未成年学生身体状况的注意、关照义务;管理、告诫或者制止学生危险行为的义务;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义务;因外部因素产生的防范、救助保障义务;报告义务;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保护义务等。切实履行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保护职责,需要注意:校园安全重在防患于未然;建立办学风险的分担机制,为中小学和教师松绑;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注意教育方法的适切性;关注责任规定不清的场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校园安全问题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高展鹏、洪明在《国际视野下的校园安全问题》(《福建教育》2010年11期)一文中指出:我国现行的校园安保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二是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三是强化校园保安工作。国际上校园安全教育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主要有:扩大校园安全的覆盖范围;全面看待并充实校园安全管理内容;校园安保参与者众多且相互配合;注重校园安全的监控和反思;将校园安全管理和教育拓展到校外及师范教育中;为校园安全管理提供充足资金。借鉴国际经验,建议: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的法律保障体系,使学校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制度化、法制化;应有计划地对全体师生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并定期举行应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演练;应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校长负责制;学校应定期向师生、家长、社会汇报校园安全状况;教师的校园安全意识和技能应列为师范教育的学习内容;学校应与公安机关、家长、社区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形成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网;应提高校园保安人员的综合素质。

(朱晟利摘编)

政府管理的碎片化是校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刘大伟在《教育科学研究》2014年第5期撰文指出,政府管理的碎片化是校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主要表现在:(1)校车管理资源分布碎片化。由于校车管理属于既耗费人力与财力又无显性的政绩的公共事务管理,教育、公安、交通、财政、安监等政府部门之间缺乏直接联动机制。同时,政府在同社会其他部门合作和对接上显得生涩,例如,政府缺乏对校车购买、校车维护、聘用司机及其他服务人员、规划路线、日常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严格审查和把关,未能从源头上保障校车安全。(2)校车政策制定与执行碎片化。一直以来,国家层面出台了宏观和单项的政策设计,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明确而又能权衡各方面关系、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政策系统,以规范校车管理。然而,由于我国区域差异大,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和农村的校车发展程度和模式不能相提并论,例如,农村校车多数为农用运输车、拖拉机甚至是拼装车、报废车;城市的校车多数会以微型客车、普通公路客车、公交车等形式出现,农村和城市的校车管理模式理应有所区别。此外,在校车政策执行方面:一是对影响安全的细节问题关注不够。如,相关标准对专用小学生校车的防火措施、安全带、照管人员座位、车窗、出口、车内布置、车内照明等均做出了规定,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却差强人意,各类校车五花八门,而且对无运营资质车辆的多方监管存在盲区。二是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造成监管不力甚至监管缺失,比如,县级及县级以下政府最可能做的就是最大化地规避风险,尽可能减少本级政府在校车政策执行方面承担的责任。(3)校车经营多元主体参与碎片化。从国外校车运营状况和经验看,多元主体参与校车运营是其特色和生命力所在。美国的校车实行“官方立法,民间自治”的管理模式。联邦政府负责发布规范以及制定校车各方面的底线标准,日常的控制则由州政府负责,而民间又以各种协会、联合会来组织自治及开展与校车有关的志愿活动。日本校车由地方政府、学校和运输企业经营,地方政府、学校提供的校车可以归政府或学校所有与管理,实行免费乘坐。运输企业的车辆由运输公司所有,实行有偿乘坐。在我国,政府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执行者,社会、市场等第三方一直被排斥在校车管理的执行体制之外,加之社会的参与管理意识不强,校车管理不尽如人意这些都导致校车配置比例不协调,超载、违规校车等现象。另外,我国目前有近2 亿中小学在校学生,按照一半学生乘车上学估算,乘车学生接近1亿,车辆的保守需求量为100-150 万辆。如此大的公共财政支出,仅依靠政府投入是难以解决的。

(郑富兴 摘编)

 

编委会主任:巴登尼玛

编委会成员:庾光蓉  李松林  

责任编辑:  郑富兴    朱晟利   周红安  王娟涓

美术编辑:  德西央金

地址:四川成都市锦江区静安路5

邮编:610068      

电话:02884765625

传真:02884765625

电子邮箱:jykxqy@163.com

全文网址:http://es.sicnu.edu.cn/学术科研-教育视点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科研管理